故事追蹤

登陸 註冊
字:
關燈 護眼
故事追蹤 > 主宰漫威 > 三一零章 錦州

三一零章 錦州

WWW.cmxsw

野豬皮努爾哈赤崛起以來,於白山黑水之間,征伐吞併野女真部落,逐漸壯大起來,所謂的滿八旗,很大一部分人口,來源於此。

幾十年東征西討,先為後金,再為大清,東伏朝鮮,西壓韃靼,南擄明廷,逐漸發展成為一個以滿八旗為核心,韃靼人蒙八旗、漢人漢八旗和朝鮮附從環繞的半奴隸製政權。

在東虜的序列當中,滿八旗自然是第一等的核心,享受的權力和本身的戰鬥力相符合。

其次是韃靼人蒙八旗,再次是漢八旗,最後纔是朝鮮附從兵。

朝鮮人的戰鬥力低劣的可憐,但卻是東虜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——東虜很大一部分物資,都是從朝鮮壓榨的,就數額而言,不少於對明廷的擄掠。隻是更溫和一些——因為朝鮮人被壓服了。

多爾袞所謂的傾國之力,二十萬正兵,三十萬包衣,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從朝鮮征調的青壯。尤其是包衣,朝鮮人和漢人幾乎各占一半。

而且較之於漢人,東虜相對來說,更信任朝鮮人一些。譬如錦州這條後路,多爾袞就交給朝鮮人鎮守。

越懦弱的人越殘暴——當一個懦弱的放飛了自我,其行為往往更近於牲畜。對他們的主子,他們俯首帖耳,一旦反過來麵對其他的敵人,尤其是本族人的時候,他們往往比牲畜還不如。

就如同原本曆史上,滿清入關之後,打前鋒的往往的漢八旗的綠營兵。這些原本的漢人,對本族人造成的殘酷事實,並不次於韃子本族。反而變本加厲。

又如同八年抗戰的那些漢奸一樣,就是這樣貨色。

朝鮮人也是如此。

當錢嶽率兵抵達錦州的時候,看到的朝鮮兵,就透露出一股浮躁的暴虐。他們甚至起初完全不懼錢嶽的甲兵,敢於正麵衝鋒。但一次衝鋒大敗之後,便惶惶如犬,瞬間崩潰。

上萬朝鮮兵,竟至隻折損了不到兩千人,便全部投降了。不過下場不太好看,因為這時候錢嶽並無多餘的精力去看押更多的俘虜,也冇有更多的精力將這些俘虜繞道送回關內。

於是全部斬殺!

如果有老弱婦孺,較之於周力、鄭九性子更溫和一些的錢嶽也許不會舉起屠刀,就如同攻滅吳克善之後,一路過來遇到的韃靼人部落,也隻殺抵抗者,其他的全都交給了隨行的奴工營和商人們押運回去。

但錦州的朝鮮兵全都是軍隊,冇有婦孺,殺之無礙。

占領錦州之後,錢嶽立刻遣人往山海關方向送去戰報,一邊建立防禦工事、在錦州城外設立了兩座大營,以犄角之勢,互相守望,並完全斷絕韃子的歸途。

“遼陽方向亦不得不防。”錢嶽心中定計周全:“韃子雖傾國之力來攻,但其所謂盛京,我之遼陽,必定還留有一支兵馬鎮守。若韃子發現錦州路斷,遼陽必定會有反應。”

錦州這裡一旦失陷,斷了韃子的後路不說,從遼陽至山海關的糧草運輸路線,也被斷去。最多兩三天,無論是遼陽還是山海關外的三山營堡,都會察覺到不對。

“君上此時,必定已備決戰。我部必須做好準備,萬萬不能走脫了韃子本部精兵。攔截目標以建奴本部為主,其他的都在次要。”

“錦州及城外南北大營各駐一部兵馬,餘下一部機動策應。各部夜不收立刻撒出去,攔截韃子歸途的大網,必須水泄不通。”

一條條軍令順利下達,很快,錦州便成了龍潭虎穴。

錢嶽隻等著山海關決戰,不過夜不收很快傳來訊息,說是在錦州北的山林中,發現兵馬駐留的痕跡。

這讓錢嶽有些疑惑,當下派出一個營將級編製的騎兵前往檢視。

當天夜裡,隨同這支騎兵一道,有一人來。

“吳應麟拜見將軍!”

是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。

錢嶽炯炯注視片刻,道:“吳應麟?你是什麼人?”

隨後才知道,原來這個吳應麟,竟然是吳三桂的侄子,吳三桂兄長吳三鳳之子!

“叔父早決意投夏王,但寸功未立,實不敢見夏王。於是與韃子虛與委蛇,暗中令我率部於外,找機會奇襲遼陽,端了韃子的老巢。卻不料將軍明察秋毫...”

為了掩蓋行蹤,避開韃子的視線,吳應麟率領的八千人選擇窮山惡水行軍,速度極慢。到現在,也纔剛過錦州一線。原以為過了錦州,便可加快行程,冇想到被錢嶽發現了。

韃子密佈的眼線主要分佈在錦州至山海關一線,一旦過了錦州,抵近韃子的盛京腹心,這裡的眼線反倒更少。

“原來如此。”

錢嶽頓時瞭然。

吳三桂暗中投降的事,以錢嶽的地位是知道的。這個名為吳應麟的,分明也是漢人。當然,錢嶽不會輕易相信吳應麟的說辭,不過在見吳應麟之前,早已從騎兵口中瞭解到,藏在北邊山林中的,的確不是韃子兵。至少冇有一人剃髮易服。

聽了吳應麟之言,錢嶽不禁心中一動,對吳三桂的計劃,產生了一些興趣。

若能在截住韃子歸途的同時端掉韃子的老巢,這件事具有相當的操作性。

便聽吳應麟道:“將軍明鑒。韃子在盛京仍駐留了一萬精兵,皆是韃子本部八旗精兵。雖內有祖大人為內應,外有我叔父‘投降’的事實,或許可以詐城,但仍無絕對把握。我請求將軍出兵相助,以將軍為主,共立奇功!”

錢嶽聽罷,不禁大笑起來:“本將倒不在意與你爭功。不過的確有些興趣。你的意思是說,在遼陽,有祖大壽為內應,你亦可憑吳三桂‘投降’的事實詐城?”

吳應麟忙道:“將軍英明,正是如此。”

“祖大壽有多大把握?詐城怕是不易。值此國運之戰,除非韃子本部回城,便是韃靼人,恐怕也不能輕易詐開遼陽城門。唯獨內應,成功的可能性更大。”

又道:“何況本將這裡擔負君上重要軍令,便是遼陽有奇功,我也不可能儘起大軍。最多出三千人。三千人可破遼陽,但遼陽韃子人口眾多,三千人恐怕彈壓困難。”

http://m.cmxsw

『加入書籤,方便閱讀』

熱門推薦